CSS樣式表無法正常顯示時,並不會影響到網頁的閱讀
::: 回首頁 | 連至花蓮市公所  
文史天地 回上頁
文史天地
客家人-伯公情

『伯公伯婆,今年割禾,割 一米 羅,無犀雞無犀鵝,犀一隻鴨,像匹婆,割了豬肉,像楊桃,愛食你就食,毋食涯也無奈何。請你食酒綁田螺,酒煞無擐著,轉去擐,做得無?』用客家話念念看這首客家童謠,是不是很有趣呢?歌詞的意思大概在說今年的收成不好,連給伯公吃的豬肉都只能像楊桃一樣小,但同時也在問伯公說你怎麼沒有看顧好我的收成呢?所以我現在最豐盛的東西也只有這些了,來年希望你多多照顧,這首客家童謠的背後,即可以看出早期客家人的農業生活和伯公緊密的關係。

   一般民間信仰的土地公,我們客家人稱之為伯公,其人文信仰如同我們客家話介「伯公」,就是指祖父的哥哥,依輩份來說是既親近又受尊敬的長輩。早期客家人拓墾亦或農業時代,客家人為求風調雨順,在所到之處都會建立一個伯公雕像,最常見的就是大樹下(通常是榕樹或璋樹)就設立了一個香位,伯公沒有神像,可能就以石頭代替,或是在田頭設立田頭伯公,早晚耕作時向伯公祈求今年能有好收成。 在客家文化田野調查中 ,發現單是在高雄美濃客家地區就有四百多做的伯公,其中如東門樓旁邊的庄頭伯公, 整個伯公壇皆以石板、石塊砌成,另 美濃鎮的瀰濃庄、龍肚庄、九芎林庄里社真官伯公壇「里社真官」被列為縣定古蹟,其特色在於伯公壇位於水口位置,水口是村民作農賴以維生的水源處,可以看出客家人、土地和伯公三者關係的密切。此外,所謂的伯公壇 也就是如墳墓型狀的「 墓塚 式 伯公 」,此為較古老的伯公形式,以南部 ( 美濃 ) 地區居多,其象徵著接受天地正氣。另外,傳統伯公廟的形式大多為一間小屋,伯公大多無神像,通常是簡單的牌位上面寫著「福德正神牌位」等字樣這也是早期客家地區,最常見的伯公形式,即使後來隨著經濟發展,開始有了神像,也僅是在石牆上簡單勾勒出伯公的樣態,由此可以看出客家人的檢樸性格,直至近幾十年來,才開始出現較多具體形象的伯公神像。

   近幾年來,許多文史工作者或相關研究亦觀察到客家的伯公信仰出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伯公廟開始出現合祀的現象,曾有一間小小的伯公廟住了十三位伯公,除原有的伯公為神像外,其餘皆共同記載於一塊牌位上,客家人早期拓墾所到之處為表示對土地的尊敬,皆就地建立伯公 雕像 ,但隨著工業時代來臨,山區謀生不易,大家紛紛往外遷移,但又不捨原有祭拜的伯公可能從此再也無人祭拜,於是將伯公牌位遷至鄰近伯公廟,共同祭拜。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來臨,客家人和土地的關係不再如此密切,但客家人依舊會透過其它方式表達對伯公的尊敬與感謝,譬如臺北市通化街福德宮 ( 伯公廟 ) 及全臺許多客家庄在農曆二月二日都舉辦「伯公福」活動,慶祝伯公的生日,表達對牠的感謝,「伯公福」又稱「食福」,是客家庄間重大的宗教活動,信徒們在這天大家聚在一起聚餐、祭祀、做戲等,透過這樣的方式,也同時凝聚了客家庄人們的情感。

 

參考資料:
1.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文獻

2011-04-25

服務地址:970花蓮市復興街98巷1號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早上8:00 ~ 12:00 下午 13:30 ~ 17:30 週六、日10:00-17:00、國定假日休息
服務電話:03-8350315 傳真:03-8310475

總計:11985982  本月:192167  今日:1477    更新日期:2024-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