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樣式表無法正常顯示時,並不會影響到網頁的閱讀
花蓮市公所全球資訊網
全文檢索:
  進階查詢   RSS訂閱
訊息廣場 市長專欄 行政區域 公所介紹 便民服務 互動專區 資訊公開 市民防災
訊息廣場
>>>

最新消息

內文  小  中  大  巨  回上頁  回首頁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花蓮港街游小城講堂開講 一窺史前時期花蓮市人群生活樣貌

     「藝Fun 762 mm─花蓮港街游」-我家旁邊有個港系列活動陸續登場,最後一場小城講堂以「花岡山、長光與圓山遺址:素面陶時代的交流與互動」為主題,邀請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助理研究員吳意琳擔任講師,帶著參加民眾從花蓮花岡山遺址所挖掘發現許多陶器和玉器,來一窺史前時期花蓮市地區的人群生活的樣貌,及與臺灣各地人群的交流的狀況。

      臺灣史前時代在新石器時代早期與中期,陶器的紋飾從繩紋陶器轉變成素面陶器,這是一項滿重要的研究議題。根據考古工作的成果,全臺灣大致在距今3800至3500年前後,原本大量使用繩紋陶器的史前人群一致性地轉變為使用素面的陶器,學者稱這一階段為素面陶文化時期。

      吳意琳表示,在素面陶文化中出現一種很特殊的陶器,流行在北海岸至東海岸之間,這種陶器帶有一對豎立的把手,稱為「雙豎把圈足罐」,主要發現在台北圓山遺址、花蓮花岡山遺址、臺東長光遺址與卑南遺址。另外在臺東長濱地區也有發現了來自北邊花蓮花岡山類型、本地長光類型以及南邊卑南類型的三種「雙豎把圈足罐」。

     透過相類似的陶器器型這一線索,指向素面陶時代好幾個遺址的互動與交流。考古學家認為出東海岸形成一個比較緊密的互動區域,這些人群又與北海岸的圓山互通有無,而花岡山遺址位於關鍵的中間位置。

     她進一步說明,這個時期的玉器使用達到鼎盛,可以透過出土玉器的線索更進一步理解當時人群的生活樣態。比如說如何以海上交通來進行互動。由於至今台灣考古還沒有發現船隻的遺留,考古學家是根據一件船型玉器來推測他們的航行工具。

     她更帶來「八人大舟」的玉器複製品和聽眾分享,這件玉器本來的形式是耳環,她也開玩笑說,史前人類的耳洞可能穿得很大才有辦法配戴。

    吳意琳是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助理研究員,研究主題包括操作鍊技術分析、東台灣新石器時代陶器、舊社家屋考古等,致力於古代陶器製作技術復原及實驗考古學。曾辦理史前館特展與常設展廳建置。過往擔任考古學門典藏負責人多年,目前負責南島研究學報編輯工作以及Instagram線上主題特展。研究專長在於東台灣新石器時代考古、古代陶器技術分析及舊社考古。

2022-08-29
最新5筆記錄
序號 發文日期       主旨 點閱
1 2022-08-29 * 改善龍鳳公園環境設施 南側欄杆汰舊換新木平台修繕完成
2091
2 2022-08-28 * 海是生活節食在海味料理廚房 從達悟族看南島海洋文化
2178
3 2022-08-28 * 爸媽看過來 閱讀禮袋起步走
2363
4 2022-08-27 * 聖天宮普渡送暖 物資捐實物銀行
2271
5 2022-08-27 * 花蓮市太魯閣族感恩祭 傳達文化內涵
2178

行動條碼服務地址:970花蓮市林森路252號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早上8:00 ~ 12:00 下午 1:30 ~ 5:30 週六、週日、例假日休息
服務電話:03-8322141    傳真:03-8332975  
交通位置網站導覽員工專區
隱私權保護政策網站安全政策著作權聲明   

 

 

本版面適用各解析度的個人電腦.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筆記電腦